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機制說明練習(1)


 試嘗試於空白位置填上合適詞語。

29. 利用光學顯微鏡使用低倍時的主要步驟是怎樣的?
(1) 把樣本置於玻片上,置於載物台上。
(2) 從側面觀看載物台,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下降(或載物台上升),直至物鏡差不多接觸玻片。
(3) 透過目鏡觀察,慢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向上(或載物台下降),直至影像清晰。
(4) 轉動微調節器,把影像清晰聚焦。
(5) 如有需要,調節光欄,改變不同的光度,以獲取清晰影像。(注意: 不是愈光愈好的!)
29. 利用光學顯微鏡使用低倍時的主要步驟是怎樣的?
(1) 把樣本置於玻片上,置於載物台上。
(2) 從側面觀看載物台,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下降(或載物台上升),直至物鏡差不多接觸玻片。
(3) 透過目鏡觀察,慢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向上(或載物台下降),直至影像清晰。
(4) 轉動微調節器,把影像清晰聚焦。
(5) 如有需要,調節光欄,改變不同的光度,以獲取清晰影像。(注意: 不是愈光愈好的!)

26. 甚麼是「低滲溶液」?動物及植物細胞置於此溶液的話,有甚麼後果?
水勢比細胞質高的溶液。
因此如滲於低滲溶液時,水分子會向細胞內發生淨移動
動物細胞會膨脹,最終可能爆裂
植物細胞會膨脹少許,由於有細胞壁,不會爆裂。

26. 甚麼是「低滲溶液」?動物及植物細胞置於此溶液的話,有甚麼後果?
水勢比細胞質高的溶液。
因此如滲於低滲溶液時,水分子會向細胞內發生淨移動
動物細胞會膨脹,最終可能爆裂
植物細胞會膨脹少許,由於有細胞壁,不會爆裂。

28. 甚麼是「高滲溶液」? 動物及植物細胞置於此溶液的話,有甚麼後果?
水勢比細胞質的溶液。
因此如滲於高滲溶液時,水分子會向細胞發生淨移動(失水)
動物細胞會萎縮
植物細胞液泡會縮小,出現質壁分離現象。
28. 甚麼是「高滲溶液」? 動物及植物細胞置於此溶液的話,有甚麼後果?
水勢比細胞質的溶液。
因此如滲於高滲溶液時,水分子會向細胞發生淨移動(失水)
動物細胞會萎縮
植物細胞液泡會縮小,出現質壁分離現象。

31. 吞噬的過程是怎樣的?
(1) 細胞膜向內凹入或向外伸展成足狀構造
(2) 把粒子包圍
(3) 細胞膜融合,形成小液泡
(4) 把粒子運進細胞
31. 吞噬的過程是怎樣的?
(1) 細胞膜向內凹入或向外伸展成足狀構造
(2) 把粒子包圍
(3) 細胞膜融合,形成小液泡
(4) 把粒子運進細胞
(5) 細胞釋出,消化粒子

7. 酶如何發揮作用(酶的運作機制)?
(1) 酶的活性部位與形狀相配合的受質結合
(2) 形成酶受質複合物
(3) 生成物(產物)形成,酶分子分離
7. 酶如何發揮作用(酶的運作機制)?
(1) 酶的活性部位與形狀相配合的受質結合
(2) 形成酶受質複合物
(3) 生成物(產物)形成,酶分子分離

11. 溫度如何影響酶的活性(機制)?
(1) 於較低溫度下,當溫度上升,酶分子及受質分子動能會愈多
(2) 酶分子與受質分子碰撞的機會較多
(3) 酶的活性會愈來愈高
(4) 直至到達最適溫度為止
(5) 超過最適溫度後,溫度再上升的話,部份酶分子的活性部位受損(變性)
(6) 酶的活性便愈下降
(7) 直至到達某一高溫時,所有酶分子活性部位受損
(8) 酶的活性便完全沒有。
11. 溫度如何影響酶的活性(機制)?
(1) 於較低溫度下,當溫度上升,酶分子及受質分子動能會愈多
(2) 酶分子與受質分子碰撞的機會較多
(3) 酶的活性會愈來愈高
(4) 直至到達最適溫度為止
(5) 超過最適溫度後,溫度再上升的話,部份酶分子的活性部位受損(變性)
(6) 酶的活性便愈下降
(7) 直至到達某一高溫時,所有酶分子活性部位受損
(8) 酶的活性便完全沒有。

24. 過量進食的碳水化合物身體會怎樣處理?
糖原形式貯存於骨骼肌
再過量的話,會轉成皮下脂肪貯存
24. 過量進食的碳水化合物身體會怎樣處理?
糖原形式貯存於骨骼肌
再過量的話,會轉成皮下脂肪貯存

69. 肝臟如何調節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上升時,會把過剩的葡萄糖轉化成糖原,儲存於肝臟內。
血糖水平下降時,會把肝臟內的糖原轉化成葡萄糖。
69. 肝臟如何調節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上升時,會把過剩的葡萄糖轉化成糖原,儲存於肝臟內。
血糖水平下降時,會把肝臟內的糖原轉化成葡萄糖。

6. 鼻腔如何潔淨空氣?
(1) 鼻毛可過濾較大的塵埃
(2) 內壁有黏液分泌細胞,分泌黏液,
- 可黏附塵埃及病原體
-潤濕空氣
(3) 纖毛上皮細胞的纖毛擺動,可把黏液及黏附物質推向
6. 鼻腔如何潔淨空氣?
(1) 鼻毛可過濾較大的塵埃
(2) 內壁有黏液分泌細胞,分泌黏液,
- 可黏附塵埃及病原體
-潤濕空氣
(3) 纖毛上皮細胞的纖毛擺動,可把黏液及黏附物質推向

14. 氣體交換如何在氣囊內進行(機制)?
氧氣
(1) 人體吸入氧
(2) 氧溶於肺泡表面的水膜
(3) 擴散入血液,然後與紅血細胞血紅蛋白結合
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藉擴散作用離開微血管
(2) 擴散入氣囊
(3) 人體呼出二氧化碳
14. 氣體交換如何在氣囊內進行(機制)?
氧氣
(1) 人體吸入氧
(2) 氧溶於肺泡表面的水膜
(3) 擴散入血液,然後與紅血細胞血紅蛋白結合
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藉擴散作用離開微血管
(2) 擴散入氣囊
(3) 人體呼出二氧化碳

22. 描述吸氣的機制。
(1) 肋間肌收縮,使肋骨籃向及向移動
同時,橫隔膜肌肉收縮,把橫隔膜拉平
(2) 胸腔體積增加,肺的體積也因此增加
(3) 肺內氣壓下降,直至低於外間大氣壓力
(4) 空氣進入
22. 描述吸氣的機制。
(1) 肋間肌收縮,使肋骨籃向及向移動
同時,橫隔膜肌肉收縮,把橫隔膜拉平
(2) 胸腔體積增加,肺的體積也因此增加
(3) 肺內氣壓下降,直至低於外間大氣壓力
(4) 空氣進入

23. 描述呼氣的機制
(1) 肋間肌放鬆,使肋骨籃向下及向內移動
同時,橫隔膜肌肉放鬆,把橫隔膜向上拱起
(2) 胸腔體積減少,肺的體積也因此減少
(3) 肺內氣壓上升,直至於外間大氣壓力
(4) 空氣離開
23. 描述呼氣的機制
(1) 肋間肌放鬆,使肋骨籃向下及向內移動
同時,橫隔膜肌肉放鬆,把橫隔膜向上拱起
(2) 胸腔體積減少,肺的體積也因此減少
(3) 肺內氣壓上升,直至於外間大氣壓力
(4) 空氣離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是非題複習(第一章)

  是非題 ( 第一章 ) 問題 : ( 建議答案在最後 ) 1.       植物可自行制造食物,因此沒有營養作用。 2.       任何有代謝活動的生物皆需要進行呼吸作用。 3.       植物日間進行光合作用,並不需要進行呼吸作用。 4.       呼吸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