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錯誤是非題練習(009)
1. 抗生素於人體內產生,用以消滅細菌。
2. 抗生素的作用是專一的。
3. 抗體的作用是專一的。
4. 捕食關係於演化上的重要性是可把獵物種群的數目控制在容納量之下。
5.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能產生足夠胰島素。
6. 糖尿病的成因是患無法產生足夠胰島素。
7.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食葡萄糖後,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不會維持低水平。
8. 電子顯微鏡的原始影像一定祇呈黑白。
9. 血液凝固屬化學屏障,因為血液凝固涉及不同的化學反應。
10. 細胞免疫反應涉及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過程。
11. 抗體具記憶,可針對指定抗原作出反應。
12. 病原體入侵時,身體首先利用細胞免疫反應,如無法應付的話,便會啟動體液免疫反應。
13. 病原體入侵後,如身體啟動了產生抗體的免疫機制後,日後便不會再因為同類病原體入侵而生病。
14. 細胞免疫反應無記憶細胞,因為不涉及製造抗體。
15. 接種疫苗屬主動免疫反應。
16. 注射疫苗的疫苗內會含有抗體,以快速消滅病原體。
17. 膝躍反射的作用是踢向其他人不隨意防衞機制。
18. 維管組織對水生植物不重要。
19. 苔蘚沒有角質層,因此祇能於潮濕環境生存。
20. 許多時用大腸桿菌作為水污染的生物指標,因為大腸桿菌會令我們生病。
21. 檢索表用以把生物分類,找出生物的特徴。
22. 在同一生境中,生態位愈相似的物種,彼此間競爭愈大。
23. 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的重要性是可把有機物分解,使物質及能量循環再用。
24. 食物鏈的剪咀代表攝食的關係。
25. 於農田種植時,必須加入豆科植物,因為祇有豆科植物的根瘤內才有固氮細菌,把泥土中的氮氣轉成硝酸鹽。
----------------------------------------------------
常見錯誤是非題練習(009)
建議答案
1. 抗生素於人體內產生,用以消滅細菌。
ANS: F
抗生素是由細菌或真菌產生,用以抑制細菌或真菌的生存。
2. 抗生素的作用是專一的。
ANS: F
有些是,有些不是(例如盤尼西林),醫生其實不喜歡使用專一性的抗生素。但某一抗生素未必能抑制某種細菌,一般做法是轉用另一種抗生素。
3. 抗體的作用是專一的。
ANS: T
4. 捕食關係於演化上的重要性是可把獵物種群的數目控制在容納量之下。
ANS: F
於演化上的重要性是可除去較弱的生物。
5.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能產生足夠胰島素。
ANS: T
不過身體的組織無法對胰島素有反應。
6. 糖尿病的成因是患無法產生足夠胰島素。
ANS: F
第一型是對的,但第二型患者(即是一般年紀大患糖尿病的患者)則可產生足夠胰島素。
7.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食葡萄糖後,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不會維持低水平。
ANS: T
8. 電子顯微鏡的原始影像一定祇呈黑白。
ANS: T
彩色的影像是後期加工的。電子顯微鏡用的是電子束而不是光線,因為沒有色彩。
9. 血液凝固屬化學屏障,因為血液凝固涉及不同的化學反應。
ANS: F
化學屏障指的是分泌的化學物質能直接殺死病原體。所有反應必定涉及化學反應的,因此不可能用涉及化學反應來分類。血液凝固形成血塊,阻隔微生物入侵,屬物理屏障。
10. 細胞免疫反應涉及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過程。
ANS: F
體液免疫反應才是涉及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過程。由於抗體存在於血液及體液中,所以稱為「體液免疫反應」。細胞免疫反應靠是T殺手細胞殺死病原體。
11. 抗體具記憶,可針對指定抗原作出反應。
ANS: F
具記憶的是B記憶細胞,不是抗體。
12. 病原體入侵時,身體首先利用細胞免疫反應,如無法應付的話,便會啟動體液免疫反應。
ANS: F
同時引發的,不過由於體液免疫反應需要時間辨認及製造抗體(尤其是初次反應),因此給人的印象似乎反應較慢。
13. 病原體入侵後,如身體啟動了產生抗體的免疫機制後,日後便不會再因為同類病原體入侵而生病。
ANS: F
無論記憶細胞及抗體皆會隨時間濃度減少,由數個月至數十年不等。因此,同類病原體仍有機會入侵。
14. 細胞免疫反應無記憶細胞,因為不涉及製造抗體。
ANS: F
有,T記憶細胞。
15. 接種疫苗屬主動免疫反應。
ANS: T
是否主動用抗體是否由身體自己製造界定。疫苗內祇是抗原,抗體仍由身體根據抗原的種類而製造的,因此屬主動免疫反應。由母體傳至胎兒及注射抗體皆屬被動免疫。
16. 注射疫苗的疫苗內會含有抗體,以快速消滅病原體。
ANS: F
注射疫苗屬預防疾病方法,含有的是抗原。
17. 膝躍反射的作用是踢向其他人不隨意防衞機制。
ANS: F
作用是防止大腿過度伸展而受傷。
18. 維管組織對水生植物不重要。
ANS: F
陸生植物才演化出維管組織,但維管組織能支持葉片,於水中可維持葉片形狀,以利吸收陽光。
19. 苔蘚沒有角質層,因此祇能於潮濕環境生存。
ANS: T
20. 許多時用大腸桿菌作為水污染的生物指標,因為大腸桿菌會令我們生病。
ANS: F
有許多種大腸桿菌,用作指標的大腸桿菌存在於人類的大腸,根本上是沒有害的。但由於數量多,所以用作污染物的生物指標。背後原理是假如大腸桿菌濃度高的話,其他有害細菌濃度亦可能上升。實際上,要確定水質是否真正受到污染,仍要檢測其他細菌,例如霍亂菌。
21. 檢索表用以把生物分類,找出生物的特徴。
ANS: F
用以按特徵檢查生物的名稱,並不是把生物分類。
22. 在同一生境中,生態位愈相似的物種,彼此間競爭愈大。
ANS: T
23. 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的重要性是可把有機物分解,使物質及能量循環再用。
ANS: F
能量不能循環再用。
24. 食物鏈的剪咀代表攝食的關係。
ANS: F
代表能量的流向。
25. 於農田種植時,必須加入豆科植物,因為祇有豆科植物的根瘤內才有固氮細菌,把泥土中的氮氣轉成硝酸鹽。
ANS: F
泥土中也可自由的固氮細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