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脈絡膜有甚麼構造及相應功能?
構造:
(1) 可吸光的黑色素: 減少光線在眼球內反射,有助形成清晰影像
(2) 微血管: 供應營養素及氧給眼球細胞,並把廢物帶走
15. 脈絡膜有甚麼構造及相應功能?
構造:
(1) 可吸光的黑色素: 減少光線在眼球內反射,有助形成清晰影像
(2) 微血管: 供應營養素及氧給眼球細胞,並把廢物帶走
24. 視覺的形成包括哪幾個過程?
(1) 外來的光線折射至視網膜上
(2) 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感受光,並發出訊息傳至大腦
(3) 大腦經分析後產生視覺
24. 視覺的形成包括哪幾個過程?
(1) 外來的光線折射至視網膜上
(2) 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感受光,並發出訊息傳至大腦
(3) 大腦經分析後產生視覺
28. 描述光線到達視網膜後,直至產生視覺的形成機制。
(1) 光線到達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
(2) 感光細胞受光刺激,產生神經脈衝,
(3) 沿視神經傳遞至大腦的視覺中心,
(4) 經分析後產生視覺
28. 描述光線到達視網膜後,直至產生視覺的形成機制。
(1) 光線到達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
(2) 感光細胞受光刺激,產生神經脈衝,
(3) 沿視神經傳遞至大腦的視覺中心,
(4) 經分析後產生視覺
34. 眼球如何聚焦近物?
(1) 環狀睫狀肌收縮,
(2) 使懸韌帶的張力減少,變得鬆弛,
(3) 晶體由於本身的彈性關係而變得較厚,曲率增加,
(4) 光線經晶體折射幅度較大,
(5) 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34. 眼球如何聚焦近物?
(1) 環狀睫狀肌收縮,
(2) 使懸韌帶的張力減少,變得鬆弛,
(3) 晶體由於本身的彈性關係而變得較厚,曲率增加,
(4) 光線經晶體折射幅度較大,
(5) 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35. 眼球如何聚焦遠物?
(1) 環狀睫狀肌放鬆,
(2) 懸韌帶的張力的增加,變得拉緊,
(3) 由於拉緊晶體的關係,晶體變得較薄,曲率減少,
(4) 光線經晶體折射幅度較小,
(5) 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35. 眼球如何聚焦遠物?
(1) 環狀睫狀肌放鬆,
(2) 懸韌帶的張力的增加,變得拉緊,
(3) 由於拉緊晶體的關係,晶體變得較薄,曲率減少,
(4) 光線經晶體折射幅度較小,
(5) 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53. 描述聽覺的產生機制。
(1) 耳廓收集聲波並引導至聽道,
(2) 聲波經聽道傳至鼓膜,
(3) 聲波使鼓膜振動,傳至聽小骨,
(4) 聽小骨把振動擴大,傳送至卵圓窗,
(5) 卵圓窗振動,使耳蝸上管道的外淋巴振動,
(6) 外淋巴的振動傳送至中管道的內淋巴,
(7) 中管道的感覺毛細胞感受刺激,發出神經脈衝,
(8) 經聽神經傳送至大腦聽覺中心,
(9) 於聽覺中心被詮釋,產生聽覺。
53. 描述聽覺的產生機制。
(1) 耳廓收集聲波並引導至聽道,
(2) 聲波經聽道傳至鼓膜,
(3) 聲波使鼓膜振動,傳至聽小骨,
(4) 聽小骨把振動擴大,傳送至卵圓窗,
(5) 卵圓窗振動,使耳蝸上管道的外淋巴振動,
(6) 外淋巴的振動傳送至中管道的內淋巴,
(7) 中管道的感覺毛細胞感受刺激,發出神經脈衝,
(8) 經聽神經傳送至大腦聽覺中心,
(9) 於聽覺中心被詮釋,產生聽覺。
57. 說明莖部正向光性的機制。
(1) 在單側光的照射下,
(2) 導致於莖尖的生長素由向光一側移至背光一側,
(3) 導致背光一側莖尖的生長素濃度較高,
(4) 生長素擴散至莖尖下方延長區,
(5) 生長素濃度較高,會使莖生長較快,
(6) 背光一側生長較快,
(7) 最後,莖部彎向單側光生長
57. 說明莖部正向光性的機制。
(1) 在單側光的照射下,
(2) 導致於莖尖的生長素由向光一側移至背光一側,
(3) 導致背光一側莖尖的生長素濃度較高,
(4) 生長素擴散至莖尖下方延長區,
(5) 生長素濃度較高,會使莖生長較快,
(6) 背光一側生長較快,
(7) 最後,莖部彎向單側光生長
2. 描述感應的一般機制。
(1) 感受器感受刺激,
(2) 傳至協調系統,
(3) 協調糸統發出訊息,
(4) 傳至反應器,
(5) 反應器作出反應。
2. 描述感應的一般機制。
(1) 感受器感受刺激,
(2) 傳至協調系統,
(3) 協調糸統發出訊息,
(4) 傳至反應器,
(5) 反應器作出反應。
17. 神經脈衝如何在神經元之間傳遞?
(1) 神經脈衝抵達軸突末端的突觸小體,
(2) 刺激突觸小體內突觸小泡釋出神經遞質,
(3) 神經遞質擴散至並越過突觸間隙,
(4) 神經遞質刺激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產生神經脈衝。
17. 神經脈衝如何在神經元之間傳遞?
(1) 神經脈衝抵達軸突末端的突觸小體,
(2) 刺激突觸小體內突觸小泡釋出神經遞質,
(3) 神經遞質擴散至並越過突觸間隙,
(4) 神經遞質刺激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產生神經脈衝。
37. 膝躍反射的迴路是怎樣的?
(1) 感受器感受刺激,發出神經脈衝,
(2) 經感覺神經元傳送脊髓,
(3) 然後傳至另一條運動神經元,發出神經脈衝,
(4) 傳至反應器作出反應。
37. 膝躍反射的迴路是怎樣的?
(1) 感受器感受刺激,發出神經脈衝,
(2) 經感覺神經元傳送脊髓,
(3) 然後傳至另一條運動神經元,發出神經脈衝,
(4) 傳至反應器作出反應。
22. 肌肉收縮產生的力如何使關節活動?
(1) 肌肉藉腱附在骨上,
(2) 腱沒有彈性,
(3) 肌肉收縮產生的力會透過腱傳遞至關節另一方的骨上,
(4) 使骨能活動
22. 肌肉收縮產生的力如何使關節活動?
(1) 肌肉藉腱附在骨上,
(2) 腱沒有彈性,
(3) 肌肉收縮產生的力會透過腱傳遞至關節另一方的骨上,
(4) 使骨能活動
27. 神經脈衝如何使肌肉收縮?
(1) 神經脈衝傳至運動神經元軸突末端,
(2) 刺激末端內的小泡釋出神經遞質。
(3) 神經遞質擴散並越過間隙,
(4) 到達肌纖維表面,
(5) 刺激肌肉纖維產生電脈衝,引起肌肉收縮。
27. 神經脈衝如何使肌肉收縮?
(1) 神經脈衝傳至運動神經元軸突末端,
(2) 刺激末端內的小泡釋出神經遞質。
(3) 神經遞質擴散並越過間隙,
(4) 到達肌纖維表面,
(5) 刺激肌肉纖維產生電脈衝,引起肌肉收縮。
3. 負反饋機制的原理是怎樣的?
(1) 感受器探測參數變化,傳至控制中心,
(2) 控制中心協調不同器官的活動,向效應器發出指示,
(3) 使效應器產生相反的反應來抵消參數的變化,使參數回復原來的水平
3. 負反饋機制的原理是怎樣的?
(1) 感受器探測參數變化,傳至控制中心,
(2) 控制中心協調不同器官的活動,向效應器發出指示,
(3) 使效應器產生相反的反應來抵消參數的變化,使參數回復原來的水平
4. 以血糖濃度上升作例子,說明身體如何進行體內平衡。
(1) 血糖濃度上升,胰臟內的化學感受器感受血糖水平上升,
(2) 胰臟分泌較多胰島素,
(3) 刺激肝細胞把過剩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和骨骼肌內,
(4) 同時使體細胞吸取更多葡萄糖,
(5) 使血糖濃度下降。
4. 以血糖濃度上升作例子,說明身體如何進行體內平衡。
(1) 血糖濃度上升,胰臟內的化學感受器感受血糖水平上升,
(2) 胰臟分泌較多胰島素,
(3) 刺激肝細胞把過剩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和骨骼肌內,
(4) 同時使體細胞吸取更多葡萄糖,
(5) 使血糖濃度下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