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描述圖表中的數據
試參考下圖:
良好描述(或準確描述)的準則:
1.
使用文字描述後,應能根據文字描述繪畫出相同數據變化的圖。(可自己試試或給另一人繪畫)
注意: 圖表中如有具體數據的話,也應列出。如是任意單位的話便不需要。
回答以下問題
1. 試描述上圖的變化。
答: 首次感染後,要經過7天抗體才開始上升,(1)
由7天開始持續上升至第14天,(1)(不需要寫快速上升抑或緩慢,因為Y是任意單位,沒有比較之下不能判斷)
到第14天抗體水平達致最高,然後開始下降(1)
約7天後(即第21天)下降至抗體接近零的水平,(1)
於約第26天再度感染後,抗體水平立即上升,(1)
於第28天開始,抗體水平急速上升,較首次感染後抗體水平更快,(1)
且上升幅度更高,約是首次感染後的兩倍,(1)
直至約第7天後,即第35天,達致最高水平,(1)
然後開始下降,但下降速率較首次慢,(1)
即使過了7天,抗體水平仍遠較首次感染後最高峰時高。(1)
解: 留意,以上祇是描述數據,並沒有作出解釋。
2.
比較初次反應跟再次反應時抗體水平的變化。
答: 再次反應後,身體會於更短時間(1)更快速地(1)(根據曲線的斜率比較)產生更多抗體(1)(根據上升的幅度比較),而且抗體水平下降較初次反應緩慢(1),需要更長時間抗體才降回原來的水平。(1)
解: 留意,沿著曲線順序比較,便更容易列出所有的差異。
抗體是用以消滅病原體的。試根據這資料及上圖數據,回答以下問題:
1.
哪些日子該人應沒有生病?
2.
同樣感染相同病原體,首次感染跟第二次感染生病的日數有甚麼差異?
3.
如上圖的是疫苗,而不是真正病原體的話,反應是相同的。試估計如要去外地旅行前避免感染這病原體而生病,最理想應於出發前多少天注射疫苗? 試加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