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機制說明(7)


3. 水分失衡如何影響人體運作
如果水份的攝取量與流失量失去平衡,血液內的水勢便會改變,包圍著細胞的組織液的水勢也會受到影響,水分於是藉滲透作用進入或離開細胞,如果進入或離開細胞的水分太多,會影響細胞質內各成份的濃度,從而影響不同化學反應的速率,使細胞不能正常運作。
3. 水分失衡如何影響人體運作
如果水份的攝取量與流失量失去平衡,血液內的水勢便會改變,包圍著細胞的織液的水勢也會受到影響,水分於是藉滲透作用進入或離開細胞,如果進入或離開細胞的水分太多,會影響細胞質內各成份的濃度,從而影響不同化學反應的速率,使細胞不能正常運作。

14. 尿液形成涉及哪兩個過程?
(1) 超濾作用(血液內大部份成分於腎小球位置進入鮑曼氏囊)
(2) 重吸收作用(腎小管內的部份成分重回微血管)
剩餘的液體便是尿液
14. 尿液形成涉及哪兩個過程?
(1) 超濾作用(血液內大部份成分於腎小球位置進入鮑曼氏囊)
(2) 重吸收作用(腎小管內的部份成分重回微血管)
剩餘的液體便是尿液

23. 滲透調節如何受激素控制? (以水分過多為例)
體內水分大多時,血液內水勢會上升,
當血液流經下丘腦時,下丘腦的滲壓感受器探測到,
然後下丘腦使垂體釋出較抗利尿激素
較少的抗利尿激素使集尿管水的透性下降,
腎小管內較少比例水分被重吸收回周圍的微血管
因此尿液會較多,濃度會較低。
23. 滲透調節如何受激素控制? (以水分過多為例)
體內水分大多時,血液內水勢會上升,
當血液流經下丘腦時,下丘腦的滲壓感受器探測到,
然後下丘腦使垂體釋出較少的抗利尿激素
較少的抗利尿激素使集尿管水的透性下降,
腎小管內較少比例水分被重吸收回周圍的微血管
因此尿液會較多,濃度會較低。

6. 體溫上升時,人體如何調節溫度?
皮膚溫度上升時,由皮膚溫度感受器探測到,經神經脈衝傳至下丘腦,刺激熱中樞; 血液溫度上升時,流經下丘腦時,由下丘腦的溫度感受器探測到,然後刺激散熱中樞。散熱中樞會啟動機制,導致熱量上升得熱量下降,最終使體溫下降。
6. 體溫上升時,人體如何調節溫度?
皮膚溫度上升時,由皮膚溫度感受器探測到,經神經脈衝傳至下丘腦,刺激散熱中樞; 血液溫度上升時,流經下丘腦時,由下丘腦的溫度感受器探測到,然後刺激散熱中樞。散熱中樞會啟動機制,導致熱量上升得熱量下降,最終使體溫下降。

11. 感到寒冷時,豎毛肌及毛髮如何協助保溫?
感到寒冷時,豎毛肌收縮拉扯毛髮,
使毛髮豎直,更多空氣被困於毛髮間,
由於空氣是不良熱導體,
因此熱能較難於皮膚表面向外散失,
使身體保持體溫。
11. 感到寒冷時,豎毛肌及毛髮如何協助保溫?
感到寒冷時,豎毛肌收縮拉扯毛髮,
使毛髮豎直,更多空氣被困於毛髮間,
由於空氣是不良熱導體
因此熱能較難於皮膚表面向外散失,
使身體保持體溫。

12. 感到炎熱時,汗腺如何協助散熱?
感到炎熱時,汗腺由周圍的微血管抽走更多組織液,從而分泌更多汗液
汗管汗孔,把汗液排出體外,
汗液於皮膚表面蒸發帶走汗液內的熱能
從而協助身體散熱。
12. 感到炎熱時,汗腺如何協助散熱?
感到炎熱時,汗腺由周圍的微血管抽走更多組織液,從而分泌更多汗液
汗管汗孔,把汗液排出體外,
汗液於皮膚表面蒸發帶走汗液內的熱能
從而協助身體散熱。

17. 寒冷時,皮膚中的血管如何協助減少散熱?
皮膚中的小動脈收縮,使較血液流經皮膚表面的微血管,皮膚會變得較較多血液流經分流血管,使較少熱傳傳對流輻射方式從皮膚表面散失。
17. 寒冷時,皮膚中的血管如何協助減少散熱?
皮膚中的小動脈收縮,使較血液流經皮膚表面的微血管,皮膚會變得較較多血液流經分流血管,使較少熱傳傳對流輻射方式從皮膚表面散失。

17. 感到寒冷時,除了皮膚作出反應後,身體還有甚麼構造作出反應?
短期
骨骼肌肉: 顫抖,使呼吸作用速率增加,產生更多熱能
長期
甲狀腺: 分泌更多甲狀腺素,使體細胞代謝率提高
17. 感到寒冷時,除了皮膚作出反應後,身體還有甚麼構造作出反應?
短期
骨骼肌肉: 顫抖,使呼吸作用速率增加,產生更多熱能
長期
甲狀腺: 分泌更多甲狀腺素,使體細胞代謝率提高

10. 身體如何調節呼吸速率及深度? (當血液內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時)
(1) 血液內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時,會較多二氧化碳溶於水中而產生,使pH下降
(2) 血液中的pH值變化由主動脈體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探測,發出神經脈衝至延髓呼吸中樞
(3) 呼吸中樞也有化學感受器探測脊髓中的pH變化,
(4) 呼吸中樞處理這些脈衝後,便會發送神經脈衝至肋間肌橫隔膜肌肉,
(5) 使肋間肌和橫隔膜收縮得更快和更有力,
(6) 導致呼吸速率深度增加。
10. 身體如何調節呼吸速率及深度? (當血液內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時)
(1) 血液內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時,會較多二氧化碳溶於水中而產生,使pH下降
(2) 血液中的pH值變化由主動脈體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探測,發出神經脈衝至延髓呼吸中樞
(3) 呼吸中樞也有化學感受器探測脊髓中的pH變化,
(4) 呼吸中樞處理這些脈衝後,便會發送神經脈衝至肋間肌橫隔膜肌肉,
(5) 使肋間肌和橫隔膜收縮得更快和更有力,
(6) 導致呼吸速率深度增加。

13. 心肌細胞如何協調心摶?
(1) 心搏源自竇房結,竇房結是位於右心房壁的心肌細胞,竇房結能自行產生電脈衝
(2) 首先傳至兩個心房壁,使心房同時收縮
(3) 電脈衝其後傳至房室結(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的細胞)
(4) 房室結把電脈衝傳至兩個心室壁,使兩個心室同時收縮
13. 心肌細胞如何協調心摶?
(1) 心搏源自竇房結,竇房結是位於右心房壁的心肌細胞,竇房結能自行產生電脈衝
(2) 首先傳至兩個心房壁,使心房同時收縮
(3) 電脈衝其後傳至房室結(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的細胞)
(4) 房室結把電脈衝傳至兩個心室壁,使兩個心室同時收縮

19. 心室收縮期心臟內有甚麼變化?
(1) 心室收縮,心室內血壓上升
(2) 當心室血壓較大動脈肺動脈大時,半月瓣打開,
(3) 血液湧入肺動脈和大動脈
(4) 心室內的高血壓亦使二尖瓣三尖瓣關閉,產生第一聲心音
19. 心室收縮期心臟內有甚麼變化?
(1) 心室收縮,心室內血壓上升
(2) 當心室血壓較大動脈肺動脈大時,半月瓣打開,
(3) 血液湧入肺動脈和大動脈
(4) 心室內的高血壓亦使二尖瓣三尖瓣關閉,產生第一聲心音

28. 神經系統如何協調心輸出量?
(1) 延腦內的心血管中樞負責控制心輸出量,
(2) 發出神經脈衝,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傳送至竇房結
(3) 然後影響心輸出量
28. 神經系統如何協調心輸出量?
(1) 延腦內的心血管中樞負責控制心輸出量,
(2) 發出神經脈衝,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傳送至竇房結
(3) 然後影響心輸出量

29. 休息時,神經系統如何協調心輸出量?
(1) 主要經副交感神經傳送神經脈衝至竇房結,
(2) 釋出更多乙酰膽鹼
(3) 抑制竇房結和心肌的活動,
(4) 使心摶率心摶量下降,使心輸出量減少
29. 休息時,神經系統如何協調心輸出量?
(1) 主要經副交感神經傳送神經脈衝至竇房結
(2) 釋出更多乙酰膽鹼
(3) 抑制竇房結和心肌的活動,
(4) 使心摶率心摶量下降,使心輸出量減少

30. 運動時,神經系統如何協調心輸出量?
(1) 主要經交感神經傳送神經脈衝至竇房結
(2) 釋出更多去甲腎上腺素
(3) 刺激竇房結和心肌的活動,
(4) 使心摶率和心摶量上升,使心輸出量增加。
30. 運動時,神經系統如何協調心輸出量?
(1) 主要經交感神經傳送神經脈衝至竇房結
(2) 釋出更多去甲腎上腺素
(3) 刺激竇房結和心肌的活動,
(4) 使心摶率和心摶量上升,使心輸出量增加。

31. 心輸出量如何受激素控制?
(1) 當人感到緊張或受到壓力時,交感神經會刺激位於腎上方的腎上腺
(2) 分泌更多腎上腺素
(3) 腎上腺素到達心臟時,會刺激竇房結和心肌的活動,
(4) 使心摶率心摶量上升,使心輸出量增加。
31. 心輸出量如何受激素控制?
(1) 當人感到緊張或受到壓力時,交感神經會刺激位於腎上方的腎上腺
(2) 分泌更多腎上腺素
(3) 腎上腺素到達心臟時,會刺激竇房結和心肌的活動,
(4) 使心摶率心摶量上升,使心輸出量增加。

4. 月經週期中激素的相互相作是如何的?
(1) 垂體分泌FSH卵巢,刺激卵泡發育
(2) 卵泡開始發育,分泌雌激素垂體子宮內膜
抑制垂體FSH的分泌
刺激子宮內膜增厚
(3) 雌激素不斷分泌,高水平的雌激素導致垂體分泌FSHLH突然增加
àLH誘發排卵,使卵泡形成黃體
雌激素水平隨後下降
(4) 黃體開始分泌孕酮及使激雌素分泌增加,與雌激素一起運作
抑制垂體FSHLH的分泌
保持子宮內膜的厚度
(5) 如沒有受精的話,黃體會退化,孕酮雌激素分泌會減少
à子宮內膜破裂月經來臨
4. 月經週期中激素的相互相作是如何的?
(1) 垂體分泌FSH卵巢,刺激卵泡發育
(2) 卵泡開始發育,分泌雌激素垂體子宮內膜
抑制垂體FSH的分泌
刺激子宮內膜增厚
(3) 雌激素不斷分泌,高水平的雌激素導致垂體分泌FSHLH突然增加
-LH誘發排卵,使卵泡形成黃體
-雌激素水平隨後下降
(4) 黃體開始分泌孕酮及使激雌素分泌增加,與雌激素一起運作
-抑制垂體FSHLH的分泌
-保持子宮內膜的厚度
(5) 如沒有受精的話,黃體會退化,孕酮雌激素分泌會減少
-子宮內膜破裂月經來臨

6. 雌激素有甚麼功能?
低水平時
(1) 抑制FSH分泌
(2) 使子宮內膜增厚
高水平時
(1)    導致垂體突然增加分泌FSHLH


6. 雌激素有甚麼功能?
低水平時
(1) 抑制FSH分泌
(2) 使子宮內膜增厚
高水平時
(2)    導致垂體突然增加分泌FSHLH
(3)     
9. 如何受精,月經周期會有甚麼變化?
(1) 卵子受精後,形成合子
(2) 合子不斷進行有絲分裂,發育成胚胎
(3) 胚胎移至子宮,植入子宮內膜
(4) 胚胎薄膜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膜激(HCG)
(5) HCG阻止黃體退化,使黃體於懷孕首4個月繼續分泌雌激素孕酮,保持子宮內膜厚度。
(6) 胎盤形成後,黃體會退化,
(7) 胎盤取代黃體分泌雌激素孕酮
(8) 高水平雌激素及孕酮也可抑制FSHLH的分泌,使懷孕期間卵泡不斷再成熟。
9. 如何受精,月經周期會有甚麼變化?
(1) 卵子受精後,形成合子
(2) 合子不斷進行有絲分裂,發育成胚胎
(3) 胚胎移至子宮,植入子宮內膜
(4) 胚胎薄膜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膜激素(HCG)
(5) HCG阻止黃體退化,使黃體於懷孕首4個月繼續分泌雌激素孕酮,保持子宮內膜厚度。
(6) 胎盤形成後,黃體會退化,
(7) 胎盤取代黃體分泌雌激素孕酮
(8) 高水平雌激素及孕酮也可抑制FSHLH的分泌,使懷孕期間卵泡不斷再成熟。

12. 使用殺蟲劑如何影響生態環境?
部份殺蟲劑含有十分穩定的化學品,
且通常高脂溶性
生物不易把這些化學品降解排泄(生物積聚)
草食性動物進食受殺蟲劑殘餘物污染的植物時,
殺蟲劑中的穩定化學會積聚在生物體內,
較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進食草食性動物時,化學品便會沿食物鏈的生物傳遞,
由於較高營養級的生物會進食大量較低營養級的生物,
有毒化學品便會不斷積聚(生物放大)
高濃度的化學品可能會對頂級消費者有害,甚至引致死亡。
12. 使用殺蟲劑如何影響生態環境?
部份殺蟲劑含有十分穩定的化學品,
且通常高脂溶性
生物不易把這些化學品降解排泄(生物積聚)
草食性動物進食受殺蟲劑殘餘物污染的植物時,
殺蟲劑中的穩定化學會積聚在生物體內,
較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進食草食性動物時,化學品便會沿食物鏈的生物傳遞,
由於較高營養級的生物會進食大量較低營養級的生物,
有毒化學品便會不斷積聚(生物放大)
高濃度的化學品可能會對頂級消費者有害,甚至引致死亡。

13. 化學肥料如何影響生態環境?
化學肥料屬無機鹽,是藻類的營養物,
當化學肥料溶於水中,可能淋溶至河流,使水中的營養素含量增加(富營養化)
水中的藻類會大量生長,引致藻類過量繁殖
晚間,藻類進行呼吸作用時會消耗掉水中的氧氣
導致水中的溶氧量大幅下降,
引致一些需要充足氧氣的生物可能因缺而死亡。
13. 化學肥料如何影響生態環境?
化學肥料屬無機鹽,是藻類的營養物,
當化學肥料溶於水中,可能淋溶至河流,使水中的營養素含量增加(富營養化)
水中的藻類會大量生長,引致藻類過量繁殖
晚間,藻類進行呼吸作用時會消耗掉水中的氧氣
導致水中的溶氧量大幅下降,
引致一些需要充足氧氣的生物可能因缺而死亡。

27. 藻類過量繁殖的影響。
(1) 晚間,藻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氣
(2) 藻類大量覆蓋水面,使水底生長的水生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3) 細菌分解已死的藻類時,會進一步消耗水中的,細菌也可能產生有毒物質
(4) 某些藻類會釋出毒素(: 雪卡毒素),會積聚在生物體內
27. 藻類過量繁殖的影響。
(1) 晚間,藻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氣
(2) 藻類大量覆蓋水面,使水底生長的水生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3) 細菌分解已死的藻類時,會進一步消耗水中的,細菌也可能產生有毒物質
(4) 某些藻類會釋出毒素(: 雪卡毒素),會積聚在生物體內

12. 堆肥是如何處理的?
(1) 把農業廢物(糞便和植物廢物),及家居廚餘等,
(2) 在有的環境下,有機物會被細菌分解
(3) 轉化成植物可吸收的養份(無機鹽)
12. 堆肥是如何處理的?
(1) 把農業廢物(糞便和植物廢物),及家居廚餘等,
(2) 在有的環境下,有機物會被細菌分解
(3) 轉化成植物可吸收的養份(無機鹽)

41. 保持生物多樣性為何可確保物種具有適應環境轉變的能力?
生物多樣性減少,使某物種的整體基因庫基因數量減少,
繁殖時,下一代無法有更多的變異
使環境轉變時,無法應付。
41. 保持生物多樣性為何可確保物種具有適應環境轉變的能力?
生物多樣性減少,使某物種的整體基因庫基因數量減少,
繁殖時,下一代無法有更多的變異
使環境轉變時,無法應付。

機制說明(6)

DNA複製過程是怎樣的?
 

(1) 在有絲細分裂或減數細胞分裂前的期,DNA會自我複製。

(2) 複製時,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鍵斷裂,兩條DNA鏈解開,各自成為合成新DNA鏈的模板

(3) 游離的核苷酸依模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去,AT配對、CG配對。

(4)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新的DNA鏈。最後,兩個相同的DNA分子形成。

(5) 每個DNA分子內其中一條DNA鏈來自原先DNA分子,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這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式」。

 DNA複製過程是怎樣的?

(1) 在有絲細分裂或減數細胞分裂前的期,DNA會自我複製。

(2) 複製時,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鍵斷裂,兩條DNA鏈解開,各自成為合成新DNA鏈的模板

(3) 游離的核苷酸依模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去,AT配對、CG配對。

(4)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新的DNA鏈。最後,兩個相同的DNA分子形成。

(5) 每個DNA分子內其中一條DNA鏈來自原先DNA分子,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這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式」。

 
 
10. 轉錄過程是怎樣的?
(1) 細胞核內,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弱鍵斷裂,使DNA解開。
(2) 其中一條DNA鏈作為模板鏈,用作產生mRNA的模版。
(3) 游離核糖核苷酸依模板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A接上T, U接上A, C接上G, G接上C
(4)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狀的mRNA
(5) 完成後,mRNADNA模板鏈分離,然後經核膜上的小孔離細胞核,進入細胞質
10. 轉錄過程是怎樣的?
(1) 細胞核內,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弱鍵斷裂,使DNA解開。
(2) 其中一條DNA鏈作為模板鏈,用作產生mRNA的模版。
(3) 游離核糖核苷酸依模板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A接上T, U接上A, C接上G, G接上C
(4)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狀的mRNA
(5) 完成後,mRNADNA模板鏈分離,然後經核膜上的小孔離細胞核,進入細胞質。

13. 轉譯的過程是怎樣的?
(1) mRNA依附在核糖體上。
(2) 游離的氨基酸與細胞質內特定的轉移RNA(tRNA)分子結合。
(3) 其中一個tRNA分子的反密碼子mRNA上第一個密碼子(起始密碼子)是互補的,該tRNAmRNA結合,把一個特定的氨基酸帶到核糖體上。
(4) 另一個攜帶著氨基酸的tRNA分子,與下一個密碼子結合。兩個相鄰的氨基酸由鍵連接起來。
(5) 核糖體接著移到下一個密碼子,使另一個氨基酸加到二肽上,同時第一個tRNA分子離開mRNA
(6) 這過程一直重複,把氨基酸逐一加上,直至遇到終止密碼子
(7) 形成的多肽最後離開核糖體。
13. 轉譯的過程是怎樣的?
(1) mRNA依附在核糖體上。
(2) 游離的氨基酸與細胞質內特定的轉移RNA(tRNA)分子結合。
(3) 其中一個tRNA分子的反密碼子mRNA上第一個密碼子(起始密碼子)是互補的,該tRNAmRNA結合,把一個特定的氨基酸帶到核糖體上。
(4) 另一個攜帶著氨基酸的tRNA分子,與下一個密碼子結合。兩個相鄰的氨基酸由鍵連接起來。
(5) 核糖體接著移到下一個密碼子,使另一個氨基酸加到二肽上,同時第一個tRNA分子離開mRNA
(6) 這過程一直重複,把氨基酸逐一加上,直至遇到終止密碼子
(7) 形成的多肽最後離開核糖體。

3. 重組DNA技術的原理是甚麼?
(1) 獲取具有目標基因DNA片段
(2) 獲取載體(例如質粒)
(3) 利用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和質粒
(4) 利用DNA連接酶DNA片段與質粒接合起來
(5) 導入宿主細胞
3. 重組DNA技術的原理是甚麼?
(1) 獲取具有目標基因DNA片段
(2) 獲取載體(例如質粒)
(3) 利用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和質粒
(4) 利用DNA連接酶DNA片段與質粒接合起來
(5) 導入宿主細胞

5. DNA指紋分析的原理是甚麼?
(1) 提取DNA
(2) 獲取含不同可變區域的DNA片段
(3) 利用凝膠電泳DNA片段按大小分離
(4) 製作DNA指紋
5. DNA指紋分析的原理是甚麼?
(1) 提取DNA
(2) 獲取含不同可變區域的DNA片段
(3) 利用凝膠電泳DNA片段按大小分離
(4) 製作DNA指紋

3.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生物死亡後,屍體沉到湖底
(2) 軟組織會腐敗,留下堅硬部份
(3) 河流的泥沙把生物掩埋
(4) 經過長時間,泥沙因承受上層的沉積物壓力而變成岩石,生物的骨因四周環境的礦物質滲入而石化
(5) 地殼移動使湖底的岩層升出水面
(6) 風化後化石露出
3.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生物死亡後,屍體沉到湖底
(2) 軟組織會腐敗,留下堅硬部份
(3) 河流的泥沙把生物掩埋
(4) 經過長時間,泥沙因承受上層的沉積物壓力而變成岩石,生物的骨因四周環境的礦物質滲入而石化
(5) 地殼移動使湖底的岩層升出水面
(6) 風化後化石露出

4. 說明演化的機制。
(1) 物種中某些個體出現突變
(2) 環境改變時,具新性狀的個體可能較適應環境,
(3) 較適應環境的個體會不斷繁殖,
(4) 逐漸取代舊物種。
4. 說明演化的機制。
(1) 物種中某些個體出現突變
(2) 環境改變時,具新性狀的個體可能較適應環境,
(3) 較適應環境的個體會不斷繁殖
(4) 逐漸取代舊物種。

5. 新物種形成的機制中必須的條件是甚麼?
(1) 種群被分隔,基因流停止
(2) 分隔後不同種群不斷發生變異,結果差異愈來愈大
(3) 無法再進行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因此形成新物種
5. 新物種形成的機制中必須的條件是甚麼?
(1) 種群被分隔,基因流停止
(2) 分隔後不同種群不斷發生變異,結果差異愈來愈大
(3) 無法再進行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因此形成新物種

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

  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   回答有關科學本質的問題,有時似乎很容易,有時又不清楚究竟要答甚麼。歸根咎底,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公認的標準答案,不同的科學家數列出的科學本質都有些不同。   基本上,科學本質指的是科學知識跟其他知識的獲取,究竟有甚麼不同 ?   既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