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有絲細分裂或減數細胞分裂前的間期,DNA會自我複製。
(2) 複製時,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氫鍵斷裂,兩條DNA鏈解開,各自成為合成新DNA鏈的模板。
(3) 游離的核苷酸依模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去,A與T配對、C與G配對。
(4)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新的DNA鏈。最後,兩個相同的DNA分子形成。
(5) 每個DNA分子內其中一條DNA鏈來自原先的DNA分子,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這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式」。
DNA複製過程是怎樣的?
(1) 在有絲細分裂或減數細胞分裂前的間期,DNA會自我複製。
(2) 複製時,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氫鍵斷裂,兩條DNA鏈解開,各自成為合成新DNA鏈的模板。
(3) 游離的核苷酸依模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去,A與T配對、C與G配對。
(4)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新的DNA鏈。最後,兩個相同的DNA分子形成。
(5) 每個DNA分子內其中一條DNA鏈來自原先的DNA分子,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這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式」。
10. 轉錄過程是怎樣的?
(1) 在細胞核內,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弱氫鍵斷裂,使DNA解開。
(2) 其中一條DNA鏈作為模板鏈,用作產生mRNA的模版。
(3) 游離的核糖核苷酸依模板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A接上T, U接上A, C接上G, G接上C。
(4) 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鏈狀的mRNA。
(5) 完成後,mRNA與DNA模板鏈分離,然後經核膜上的小孔離細胞核,進入細胞質。
10. 轉錄過程是怎樣的?
(1) 在細胞核內,兩條DNA鏈的鹼基之間的弱氫鍵斷裂,使DNA解開。
(2) 其中一條DNA鏈作為模板鏈,用作產生mRNA的模版。
(3) 游離的核糖核苷酸依模板鏈的鹼基序列,以互補的形式一個一個接上。A接上T, U接上A, C接上G, G接上C。
(4) 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相鄰的核糖核苷酸結合,產生鏈狀的mRNA。
(5) 完成後,mRNA與DNA模板鏈分離,然後經核膜上的小孔離細胞核,進入細胞質。
13. 轉譯的過程是怎樣的?
(1) mRNA依附在核糖體上。
(2) 游離的氨基酸與細胞質內特定的轉移RNA(tRNA)分子結合。
(3) 其中一個tRNA分子的反密碼子與mRNA上第一個密碼子(起始密碼子)是互補的,該tRNA與mRNA結合,把一個特定的氨基酸帶到核糖體上。
(4) 另一個攜帶著氨基酸的tRNA分子,與下一個密碼子結合。兩個相鄰的氨基酸由肽鍵連接起來。
(5) 核糖體接著移到下一個密碼子,使另一個氨基酸加到二肽上,同時第一個tRNA分子離開mRNA。
(6) 這過程一直重複,把氨基酸逐一加上,直至遇到終止密碼子。
(7) 形成的多肽最後離開核糖體。
13. 轉譯的過程是怎樣的?
(1) mRNA依附在核糖體上。
(2) 游離的氨基酸與細胞質內特定的轉移RNA(tRNA)分子結合。
(3) 其中一個tRNA分子的反密碼子與mRNA上第一個密碼子(起始密碼子)是互補的,該tRNA與mRNA結合,把一個特定的氨基酸帶到核糖體上。
(4) 另一個攜帶著氨基酸的tRNA分子,與下一個密碼子結合。兩個相鄰的氨基酸由肽鍵連接起來。
(5) 核糖體接著移到下一個密碼子,使另一個氨基酸加到二肽上,同時第一個tRNA分子離開mRNA。
(6) 這過程一直重複,把氨基酸逐一加上,直至遇到終止密碼子。
(7) 形成的多肽最後離開核糖體。
3. 重組DNA技術的原理是甚麼?
(1) 獲取具有目標基因的DNA片段
(2) 獲取載體(例如質粒)
(3) 利用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和質粒
(4) 利用DNA連接酶把DNA片段與質粒接合起來
(5) 導入宿主細胞
3. 重組DNA技術的原理是甚麼?
(1) 獲取具有目標基因的DNA片段
(2) 獲取載體(例如質粒)
(3) 利用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和質粒
(4) 利用DNA連接酶把DNA片段與質粒接合起來
(5) 導入宿主細胞
5. DNA指紋分析的原理是甚麼?
(1) 提取DNA
(2) 獲取含不同可變區域的DNA片段
(3) 利用凝膠電泳把DNA片段按大小分離
(4) 製作DNA指紋
5. DNA指紋分析的原理是甚麼?
(1) 提取DNA
(2) 獲取含不同可變區域的DNA片段
(3) 利用凝膠電泳把DNA片段按大小分離
(4) 製作DNA指紋
3.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生物死亡後,屍體沉到湖底
(2) 軟組織會腐敗,留下堅硬部份
(3) 河流的泥沙把生物掩埋
(4) 經過長時間,泥沙因承受上層的沉積物壓力而變成岩石,生物的骨因四周環境的礦物質滲入而石化
(5) 地殼移動使湖底的岩層升出水面
(6) 風化後化石露出
3.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生物死亡後,屍體沉到湖底
(2) 軟組織會腐敗,留下堅硬部份
(3) 河流的泥沙把生物掩埋
(4) 經過長時間,泥沙因承受上層的沉積物壓力而變成岩石,生物的骨因四周環境的礦物質滲入而石化
(5) 地殼移動使湖底的岩層升出水面
(6) 風化後化石露出
4. 說明演化的機制。
(1) 物種中某些個體出現突變,
(2) 環境改變時,具新性狀的個體可能較適應環境,
(3) 較適應環境的個體會不斷繁殖,
(4) 逐漸取代舊物種。
4. 說明演化的機制。
(1) 物種中某些個體出現突變,
(2) 環境改變時,具新性狀的個體可能較適應環境,
(3) 較適應環境的個體會不斷繁殖,
(4) 逐漸取代舊物種。
5. 新物種形成的機制中必須的條件是甚麼?
(1) 種群被分隔,基因流停止
(2) 分隔後不同種群不斷發生變異,結果差異愈來愈大
(3) 無法再進行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因此形成新物種
5. 新物種形成的機制中必須的條件是甚麼?
(1) 種群被分隔,基因流停止
(2) 分隔後不同種群不斷發生變異,結果差異愈來愈大
(3) 無法再進行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因此形成新物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