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常混淆生物詞彙(1)


供體(載體) / 受體

提供某一物質(例如電子)的化合物,稱為該物質的供體(或稱載體); 接受這物質的化合物,稱為「受體」。
例如於需氧呼吸的氧化磷酸化過程中,氫原子的供體是NADH,氧氣是接收一方,是這過程中氫原子的受體。

但留意,這不代表氧氣祇是作為氫原子的受體。


單倍體 / 雙倍體

這兩個詞彙是用來描述細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體的數量。
細胞內的每一組同源染色體,由兩個成員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本,另一來自母本。
如果細胞含有完整兩個成員的話,那這個細胞稱為雙倍體細胞。
如果細胞祇有其中一個成員的話,那便稱為單倍體細胞。
於減數細胞分裂進行時,同源染色體兩個成員會分離(於後期I階段),因此減數細胞分裂後形成的配子都是單倍體細胞。


染色體突變 / DNA突變

突變指的是永久的變化。如果配子發生突變的話,染色體突變包括插入、倒置等,但由於鹼基沒有改變,因此同一物種的基因庫沒有發生變化。
DNA突變指的是鹼基發生變化,因此有可能會形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使物種可能產生新的蛋白質。
當然,更大機會是,DNA突變會引致下一代死亡,但因為已死亡,即無法出生,因此也就檢測不到。

/ 豆莢

豆,不是生物學內的準確詞彙。日常生活中,有時可能指種子,例如綠豆,但有時又可能指果實,例如荷蘭豆。因此,DSE考試作答時,建議不要使用「豆」這字眼。
「豆莢」,指的是其中一類果實,其他果實類別,包括漿果、肉質果實等。
腎上腺素 / 去甲腎上腺素

DSE程度而言,同學可以這樣記憶。
腎上腺素腎上腺(位於腎的上方)分泌,屬激素。功能基本上應付危急狀況,因此基本上可刺激不同器官作出較強力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
去甲腺上腺素主要由交感神經元軸突端分泌,屬神經遞質,交感神經的作用主要刺激器官的運作(例如心跳加速)
同學會發覺,這兩種化學物質的作用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刺激器官的運作。
其實去甲腎上腺素也同時是激素,但由於相關組織分泌量少,且不在DSE課程範圍,同學可不用理會。


位基因 / 基因

基因是控制一個性狀的DNA編碼。但一個基因可以由一個或多個等位基因組成。
每個細胞內同源染色體是一對一對存在的,因此一個基因最多祇有兩個等位基因。
一種生物的所有的等位基因總和,稱為之該種生物的基因庫。留意,基本上每一種生物個體的等位基因都是不同的,不可能包括所有等位基因。以人類為例例,不同種族的人等位基因都有分別,因此,人類基因組計劃讀取的不是某一個人的基因排序,而是所有不同人種的基因排序。


基因 /基因庫

 基因是控制一個性狀的DNA編碼。每一個體皆有自己的基因數目。

基因庫是一個物種的生物內所有生物的基因總數。

例如假設人類的庫因庫有總供10000個基因,但每個人不可能擁有所有基因,例如每個人祇有9000個基因。相同種族的人(例如白人或黃種人)擁有的基因庫內的基因較接近。因此,混血兒會把不同種族的人的基因庫重新組合。

順帶一提,因此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找出人類的所有基因,用以檢測的不能完全來自同一種族,那不可能完整列出人類所有的基因。


彈性組織 / 肌肉
這兩種構造有時會出現混淆,但其實是兩種不同組織。共通點是都是具彈性的。
具彈性指的體積或長度可以增加,然後又可以減回原來狀況。但改變的機制亦有些不同。身體是可以主動使肌肉收縮的但身體不可以主動改變彈性組織的體積或長度,而是被動的。
以血管壁為例,尤其是動脈管壁,既有肌肉組織,也有彈性組織。有需要時,身體會透過神經訊息,使動脈壁的肌肉收縮,那動脈便收窄了,這樣可以控制血液的流量。例如感到寒冷時,通往皮膚表面的小動脈壁的肌肉便會收縮,從而減少流往皮膚表面的血液,減少熱能散失。
至於彈性組織的作用,是用來抵抗過高的血壓的。例如血液剛流出心臟後,血壓很高,大動脈管壁的彈性組織會受壓而拉長,血管腔體積會增加,減低過高的血壓。彈性組織回復原來狀態時,血管腔體積減少,使血壓增加,推動血液向前流動。


病菌 / 病原體

病原體泛指所有使人生病的生物,可以是病毒、細菌、真菌、原生生物等。
日常生活使用時,病菌的定義可能跟病原體是一樣的。但病菌的「菌」字,令人們把病毒也當作是細菌類。生物學上,病毒不屬於生物,在細胞外沒任何代謝反應。而且,抗生素祇能殺死細菌,但對病毒則是沒有效用的。



生化需氧量(BOD) / 溶氧量

這兩個詞彙出現於生態系課題中,尤其是涉及水質污染及污水處理時。如果同時出現的話,同學會清楚溶氧量代表甚麼,但生化需氧量則不肯定(因為教科書沒有特別提及)。但如單獨出現的話,有時同學會把生化需氧量誤會成氧氣量。

簡單來說,生化需氧量是「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機物時所需消耗的氧氣量」,有機物愈多,生化需氧量便會愈高,亦即是水中有機物的污染更多。也即是說,「生化需氧量」是用來表示水中有機物的污中的

值得再一提的是,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並不能即時在河流中直接測量到的。(溶氧量才可以。)而是需要把水質樣本帶回實驗室利用微生物於一段時間內(通常是五天)讀取消耗氧氣的量而獲取的。因此,數據其實是滯後的,即五天後河流有機物可能已有很大的變化。

最後,同學可能會疑問,既然BOD代表有機物的量,那為何不直接量度有機物呢? 答案是測量不同有機物需要不同的測試,要量度整體有機物的量,那步驟便會非常繁複。


突變 / 遺傳變異

簡單而言,突變是遺傳變異的其中一個成因。
「遺傳變異」是生物下一代出現變化的現象。遺傳變異可能來自減數細胞分裂的過程,也可能來自突變。
如果是因為減數細胞分裂而引致的遺傳變異,那基本上不易出現新品種,因為根本上沒有新的等位基因出現,祇不過是等位基因組合不同而已。
但如是因為突變的話,便有機會出現新品種,因有新的等位基因特性出現。
但留意,是有機會出現,而不是一定會出現新品種! 大部分的突變會使細胞死亡。
同學可溫習一下新品種是如何形成的。

引申學習要點:
1.      減數細胞分裂為何會引致遺傳變異?
2.      突變有多少種類別?
3.      突變通常對生物是有害的? 試加以解釋。


生物演化 / 生物進化 / 新物種形成
演化跟進化的英文是相同的,都是evolution至於中文是甚麼,似乎不太統一,有人用進化(這是最初的譯法),但也有人用演化(因為有人覺得生物的變化不一定是進步的,也可能是退化的)
至於新物種形成,其實跟生物進化機制有一些分別的。可以這樣說,沒有進化的機制發生,也不可能有新物種形成。生物會有進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



細胞器 / 亞細胞構造

這兩個詞語其實沒大分別,細胞內的構造,稱為細胞器(organelle),但也稱為亞細胞(subcellular)構造。


假說 / 假設
這兩個詞語有時可能指同一個英文字,即hypothesis,有時又可能指不同字,假說是hypothesis,而假設則是assumption。基本上在中國大陸hypothesis用「假說」這詞(即用簡體字時),在台灣則用假設(即用繁體字時),但在香港則用繁體字書寫,但詞彙則主要跟中國大陸。
假說是對某些現象作出估計的解釋,然後需要實驗來驗證。
假設是進行實驗設計時,一些必要的實驗變項描述,例如使用氣泡蒸騰計時,我們要假設失水速率要與吸水速率相等,實驗結果才算有效。


腐生生物 / 附生生物

腐生生物是進行腐生營養的生物。簡單而言,進行腐生的生物,例如真菌,會把消化酶分泌向外,於生物外消化後,便吸收簡單的、可吸收的營養。
留意,秃鷹等以腐肉為食物,但不是腐生生物,祇算是食腐動物。
附生生物指的是依附在其他生物身上的生物,例如許多蘭花便屬於附生植物,但祇是依附在樹桿上,蘭花仍然是進行光合作用的。


上皮組織 / 結締組織

這兩個詞語應該不會混淆,祇是不太肯定指的是甚麼,在教科書內祇是間中出現而已。但實際上,這兩種組織皆幾乎遍佈身體內,所以也不可能每個課題都再提及。
上皮組織,指的是器官面向外,最外的一層的統稱。有些器官很明顯,尤其實心的器官,例如肝臟,但具空腔的器官,上皮組織指的向著空腔那一層。因此,皮膚表面其實算作上皮組織,其他例如包括眼球表面、呼吸道表面那層、消化道向空腔位置那表層等。同學記得嗎? 維生素A其中一項功能是維持上皮組織健康,那即是缺乏的話,甚麼位置會受到影響? 答案是以上所有構造皆受到影響! 那同學可以再想想,攝取足夠維生素A跟美容有沒有關係?

結締組織,其實同學可以把結締組織想像成用以把細胞連結在一起的膠水便差不多了。結締組織實際上主要有膠原蛋白組成,至於有甚麼用途? 那就是視乎是甚麼器官了? 缺乏維生素C會使結締組織不健康,即是無法再有效地連結細胞,因此便容易引致牙齦出血。

腐生式營養 / 寄生式營養 / 動物式營養

以上三種皆是異養營養,即生物無法自行制造食物,都要靠攝取其他生物的有機物質才可以。
動物式營養最熟悉,那是人攝取營養的方式。人需要把從外界的有機物質(例如植物或動物)先攝取入體內,然後於體內分必消化酶把有機物質分解成可吸收形式,最後吸收入血液內。
如人類進行腐生式營養的話,你可以想像成人類先把消化液分泌出體外,於身體外消化液把有機物質分解成可吸收形成,然後才吸收進體內。當然,人類不會進行腐生式營養,真菌或部分細菌則會進行腐生營養,例如麪包黴,菌絲會分泌消化酶向外,把麪包內的澱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後可吸收葡萄糖。
至於寄生營養的生物,則不會分泌消化液直接於其他生物體內(寄主)吸收營養。於人體內,最基本的營養分子主要位於血液內,因此許多寄生物都是存在於血液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是非題複習(第一章)

  是非題 ( 第一章 ) 問題 : ( 建議答案在最後 ) 1.       植物可自行制造食物,因此沒有營養作用。 2.       任何有代謝活動的生物皆需要進行呼吸作用。 3.       植物日間進行光合作用,並不需要進行呼吸作用。 4.       呼吸作用的...